雅安市教育基金会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是极其特殊而又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雅安遭遇了“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雅安教育再次遭受了地震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这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开局之年,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鼓舞和坚定了我们战胜灾难、科学重建的信心和决心。这一年,又是市教育基金会换届选举之年。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基金会的工作和“4.20”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这一年,市教育基金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年初班子不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努力做好常规工作,一方面积极筹备换届选举工作。尤其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全体同志在领导的带领下,调整工作重心,发挥平台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基金会工作人员一共六人,平均年龄60.6岁,在大灾大难面前,全体同志满怀对灾区教育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下一代的殷切希望,抱着对灾区教育多做一些贡献,对灾区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朴素感情和美好心愿,放弃震灾期间所有的节假休息,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坚守工作岗位。主要领导身先士卒,不顾年事已高,不惧灾区危险,第一时间深入受灾学校了解灾损情况,及时发出倡议,多方奔走呼吁,千方百计为灾区教育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募集资金。截止12月25日,基金会共接收资金215笔,募集资金53622436.16元,使用资金24498763.50元。回顾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付出艰辛努力后的欣慰和喜悦,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一)迅速反应,第一时间采取应急行动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基金会全体同志奋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理事长在第一时间召集全体同志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基金会第一时间在媒体和门户网站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向雅安灾区捐款捐物;第一时间向省内外教育基金会传递灾损信息,争取支持和援助;第一时间在媒体和门户网站公布接收社会捐款捐物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深入灾区,实际了解学校受灾情况
主要领导带领基金会同志,在震后的第一时间,冒着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危险,先后十多次深入极重灾区、重灾区50多所学校,实际走访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向爱心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提供准确的捐助信息,确保了受灾捐助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三)异地募捐,及时向外介绍灾损募集善款
地震发生后,基金会先后在广州和绵阳参加羊城网商协会和中联美标为灾区举行的募捐仪式,募集资金530000元。通过异地募捐,主动向外介绍灾区学校受损情况,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灾区教育,为外界及时了解灾区信息,加大对灾区教育恢复重建的支持和捐助力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主动联系,争取多方援助和支持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基金会通过门户网站、报纸媒体、手机电话、网络邮件对外传递学校受灾情况。共发布相关信息3000多条,接打电话20000多次,联系单位、企业和个人1000多人次。接待来雅实地考察学校灾损情况的捐赠单位和个人1000多人次,递出、接收邮电包裹700多次。接收发放物资15批次,起草签订协议42个。全市10000余名人次的灾区学生得到爱心资助,争取到奖教助学和受灾学校援建项目150个。
(五)陪同考察,让捐赠者踏实放心
坚持诚信自律的作风和热情友好的态度。在抗震救灾和重建资金募集工作中,主要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亲自陪同爱心捐助人士赴八个受灾区县实地查看,让捐赠者真实了解学校受损和救灾情况,对我们 “负责管好用好每一分捐赠资金”的慎重承诺感到踏实和放心,从而促使捐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六)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捐赠签约工作
抗震救灾期间,基金会克服人手不足、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0.6岁)等困难,组织筹划了14批次(电脑、书包、文具、书籍、锅炉、厨具、照明用具、衣物、药品等)救灾捐助物资的发放工作,范围遍及灾区6县2区,受助学校达100多所,受助学生达10000多人次。
为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基金会主动承担捐赠洽谈方面的诸多工作。认真组织筹划了42次捐赠签约仪式,与捐赠单位或个人举行洽谈(座谈)57次。组织参与奖助学金发放仪式70多次,配合协助捐助方发放、拨付奖助学金12332975.50多万元,组织安排竣工验收仪式1次。
在此期间,基金会还负责接待了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四川省教育基金会、乐山市教育基金会以及北京、青岛、湖北、上海、重庆、湖南、江苏、浙江、新疆等地数十家捐赠团体和兄弟友好单位对雅安灾区的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累计接待达400多人次。
(七)开展回访,巩固拓展资金募集渠道
为了做实做细受捐项目的实施工作,让捐助者真正放心满意,基金会一方面通过电话、网络或信件等方式,向捐赠方通报捐助资金的落实情况、表达感谢;一方面挤出时间亲赴捐赠单位实地回访答谢。11月下旬基金会组织受捐县区、院校代表赴重庆市慈善总会和隆昌市教育基金会回访答谢,向捐赠单位专题汇报了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安排落实情况。通过此举加强了沟通交流,增进了友谊互信,巩固拓展了资金募集渠道。在对重庆慈善总会的回访答谢中,慈善总会在了解我们对受捐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后,慈善总会会长(全国人大原常委、重庆市原副市长)程贻举先生当场表态增捐50万元,用于雅安灾区边远地区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
(八)依法依规,认真接受审计检查
自“4.20”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基金会严格按照《捐赠法》和本会《章程》等法规要求,制定捐赠资金物资接收清单,建立捐赠资金收支台账,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按照统一要求,每日向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按时报送接收捐赠款项情况。定期在《雅安日报》上公示捐赠款物接收情况,在基金会门户网站上对受捐信息进行每日更新。认真接受市抗震救灾监查办地震救灾资金物资专项监督检查。通过了四川省审计厅、雅安市财政局、雅安市审计局先后对基金会接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社会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和安排情况进行的多次审计检查。按照省审计厅有关“4.20”捐赠资金“跟踪审计建议函(14、16期)”要求,及时进行了报告回复和工作整改。
(九)加强督查,强化捐赠资金的管理使用
为了充分尊重捐赠者意愿,本着对捐赠方和受助方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捐赠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捐赠资金财务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捐赠资金的接收和拨付。强化了在接收票据、拨付凭证、受捐者签字、实施方案,以及工程立项审批、资金拨付、竣工审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并坚持在当地媒体和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布资金接收和拨付使用情况。
二、明确目标,增添措施,努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认真准备,顺利完成年检工作
按照省民政厅的相关要求,基金会认真开展了年检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我会2012年资质和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认真整理准备相关年检资料,及时报送省上主管部门,并顺利通过2012年年检认证。
(二)积极申报,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根据省财政、国税、地税、民政等四部门文件要求,基金会财务室的同志认真准备材料,及时向省上提出申请,积极争取2013年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通过积极申报和认真准备,获得了2013年度全省第一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三)加强指导,促进工作站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基金会及时下发年度目标任务,定期召开工作站站长会议。并根据“4.20”芦山强烈地震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指导督促县区工作站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募集工作。主要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切实加强工作站的对接指导,及时了解情况,主动分担困难,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名山、天全、荥经、汉源、石棉等县区,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安排,认真负责的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结合重建工作,千方百计争取援助资金。雨城、汉源、芦山、宝兴等县区克服人手不足、工作量成倍增加的困难,努力完成大量的“奖教助学”捐助资金发放工作。各工作站在这一年所做的大量艰苦而有成效的工作,值得肯定、鼓励和表彰。
(四)参会学习,促进基金会的诚信自律建设
积极参加四川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在乐至召开的公益助学研讨会,成为四川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专委会”理事成员单位。会上介绍了雅安教育受灾情况和基金会工作情况,并向兄弟基金会表示感谢,得到与会单位的一致好评。主动接受省教育基金会的工作指导,主动向市教育局通报沟通工作情况,不断学习外地经验,强化诚信自律建设,更好的适应基金会社团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三、坚持宗旨,创新思路,积极助推教育发展
(一)表彰奖励高考成绩优异学校领导班子
基金会按照“奖教助学、发展教育”的宗旨,经过理事长会议研究和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对在2013年高考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学校领导班子(雅安中学、名山中学、天全中学、荥经中学)进行了表彰奖励,共发放奖金17万元,为提高教学质量,助推教育发展鼓劲加油。
(二)关注教育均衡,加大老、边、少地区学校奖教助学工作力度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助推老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结合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对接安排捐赠项目资金和捐赠物质方面,侧重关注老、边、少地区学校。对天全县鱼泉中心校、天全县兴业二小、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中心校、石棉县回隆彝族乡中心校、石棉县擦罗彝族乡中心校、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中心校、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中学、荥经县民建彝族乡中心校、汉源县皇木村小、汉源县片马彝族乡中心校等十多所学校进行了物质和资金倾斜援助安排,援助金额近200万元。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三)重视优课建设,积极推进学校现代化教学建设速度
为解决“4.20”地震造成学校设备损失严重的困难现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现代化教学建设步伐,基金会在今年工作中重点加强了助推优课建设的工作。拨付资金33万元,用于雅安中学11个数字化教室建设;拨付2.7万元,用于汉源县片马彝族乡中心校1个数字化教室建设。通过搭建捐助平台为汉源县唐家乡中心校、石棉县七一中学、石棉县新棉镇小学、天全县新华二小、芦山县双石镇小学募集援助资金80多万元,共建设数字化教室41个。
(四)认真负责,坚持做好传统项目助学工作
继续坚持做好八所“三九”希望小学“奖教助学”工作。基金会领导会同“三九”药业集团今年先后到全市八所“三九”希望小学,现场发放奖助学金2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00多人。
继续坚持做好“广州助学基金”的相关工作。陪同省教育基金会到我市民族地区汉源县实地考察调研,为广州助学项目的开展和创新收集第一手基础数据。
认真做好“怡和烛光奖”评选工作。按照省教育基金会文件精神,经理事长会议研究决定,在汉源县、芦山县各推选一名优秀乡村教师,参加“四川省第十届优秀乡村教师”“怡和烛光奖”评奖工作,推选的两名边远山区教师均获得本年度怡和烛光奖。
继续做好川大商学院同学理事会雅安助学工作。认真组织完成了“川大商学院同学理事会”2013年捐资118800元,资助雅安中学、名山中学、天全中学、荥经中学、雨城一中、雨城二中等学校48名优秀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工作。
四、明年工作初步思考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宗旨,突出重点,结合实际,遵照相关法律、条例和章程制度,以诚信自律,服务教育为准则,紧紧围绕三年灾后重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二)紧紧围绕灾后重建,牢牢把握工作重心,始终以资金募集为基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思路,主动回访推介,加强沟通对接,探索建立“奖教助学”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资金募集渠道,为助推雅安教育发展和灾后重建工作募集更多资金。
( 三)组织筹划,准备开展一次爱心传递募捐活动。为感谢全国各地爱心企业和人士在“5.12”、“4.20”强烈地震发生后,向雅安灾区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爱心善举。让灾区学生在接受爱心帮助的同时,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让感恩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让公益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会初步拟定会同市教育局和有关单位在“4.20”震灾一周年之际,组织倡导全市中小学师生开展一次爱心传递的募捐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接受别人关心的同时也懂得和学会关心别人,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实现爱心接力传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四)积极开展边远山区学校突出问题的现状调研。针对边远山区条件艰苦、留不住教师、教学质量较低等现状,按照中央重视老、边、少地区学校教育的有关指示精神,有针对性开展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学校现状的调研工作,将“奖教助学”资金向老、边、少地区学校倾斜,帮助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加快教育发展。
(五)切实加强“4.20”灾后重建捐赠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确保捐赠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明年基金会将重点对“4.20”芦山强烈地震项目捐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捐助项目落实情况、拨付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情况、竣工审计等方面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雅安市教育基金会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